Home » Blog » 淺談論文熟悉度對於同儕審查的影響
淺談論文熟悉度對於同儕審查的影響
作者: Dr. Steve Wallace - 華樂絲創辦者
發布日期: 2024 / 10 / 24, |
129 |
人已瀏覽 |
以下是與華樂絲合作過的客戶
我最近閱讀一些文獻,就算內容不同,讀來讀去感覺它們都有些相似。我想,這背後有一個原因。
熟悉度與「單純曝光效應」
心理學有種現象叫做「單純曝光效應」,意思是我們偏好熟悉的事物,因此「單純曝光效應」也稱作「熟悉原則」。常提到的範例就是餐廳顧客看著米飯或麵食餐點,卻還是點漢堡或薯條吃。根據我對「單純曝光效應」的理解,相關研究認為我們追求已知的事物,不是理性的決定,而是潛意識、情緒上根深蒂固的反應。
心理學家認為,我們如果偏好已知的事物,容易讓自己做出較為不客觀的決定。如果我們有「認知偏差」(這是另種理論,但背後觀念雷同),我們會傾向做過去完成的事情,且無視後果。我們習慣限制自己的選項,做所知道的事、思考之前的想法、讓自己可以減少未知性,快速解讀事物,把新資訊結合到既有框架內。
「單純曝光效應」的思維
「單純曝光效應」又稱為「重複曝光效應」(英文:Mere Exposure Effect)是一種心理學現象。人們會因為自己熟悉某些事物而產生好感,這一現象可涉及至很多事物,例如文字、畫作、人像照片及聲音等。
我們永遠要問自己:「透過某些方法研究,是否因為這些方法讓我們比較自在?」、「我們閱讀一篇文章,不喜歡裡面內容,是否是因為內容新穎而感到不熟悉?」。
我們可能以特定角度解讀數據,因為這樣符合過去想法。我們都知道風險,卻仍可能掉進熟悉這個陷阱而不自覺。所以,要時時警惕自己是否因為熟悉,覺得沒有新事物。
論文的熟悉度
我好奇對於論文的熟悉度是否會在同儕審查時有明顯影響,例如審查委員閱讀文章時,可能會預期讀到特定類型的文章。這些文章可能聚焦特定議題,使用特定格式或習慣。然而,如果審查委員得知作者不願依循這些慣例,那會如何呢?作者知道規則,且想嘗試新的方法,是否會導致審查委員覺得這篇文章不好?作者是否需要找尋特定元素,把文章內容符合審查委員熟悉的類型?
「單純曝光效應」理論認為以上的顧慮有可能會發生。審查委員雖然不會不理性地做出這樣的決定,但他們下意識會,而且會合理化這種反應。
「單純曝光效應」對同儕審查的影響
我現在討論的不是文筆差勁、構想拙劣的文章。我談的是:「寫作風格不同,但論述流暢、提供證據、明顯有目標的學術文章」。我很好奇,如果審查委員讀完一篇文章,期待經歷的感受是:「訝異、被挑戰、出乎意料之外、驚喜、體會美學、面對未知」等,他會有什麼樣的反應和結論。
如果「單純曝光效應」會影響我們的判斷,那麼只熟悉少數類型的文章就是保守、狹隘地看待學術寫作的溫床。我相信文章的熟悉度會走向標準化,因為標準化在稽核時很方便,大家容易比較文章是否都遵循相同規範。
然而,熟悉度也可能導致學術寫作難以突破框架,而我本身並不想永遠待在框架內。特別是當我在短時間內與大量文獻奮鬥時,我會希望閱讀、回顧的文章能提供一些驚喜。
我建議審查委員,努力對抗「單純曝光效應」,因為我們可能在意想不到的地方獲益。
相關英文學術寫作文章推薦:
- 成功讓期刊編輯邀請為同儕審查者的九個實用建議
- 如何成為學術期刊論文同儕評審?
- 編輯委員會在學術期刊中扮演著什麼角色?
- 投稿後遲遲沒下文?如何向期刊編輯詢問論文審查狀態的注意事項
- 美國研究:審稿能明顯提升學術文章的價值和信任度
希望我們的英文寫作、英文文法教學及論文期刊投稿指導文章有幫到您!
若有英文編修需求,請試試我們的免費300字試用服務,華樂絲英文編修品質絕對會讓您滿意:
部落格分類標籤: 發表論文、投稿期刊
訂閱電子報
提供英文文法、中英翻譯、英文寫作技巧以及碩博士生涯規畫等,專為台灣碩博士生與研究者量身打造的學習內容。每週自動寄送至您指定的Email信箱,隨時都能取消訂閱。
超過 315,000 名中港台碩博士生與研究人員訂閱
華樂絲服務項目
文章搜尋
文章分類
演講活動
2020.11.27 -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 |
2020.11.19 - 工業技術研究院 |
2020.11.17 - 國立臺灣大學 |
2020.6.16 - 工業技術研究院人力處 |
2020.2.6 - 國立交通大學產學運籌中心 |
邀請Dr. Steve Wallace演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