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Blog » 三種在文獻回顧中替自己研究論證的方式
三種在文獻回顧中替自己研究論證的方式
作者: Dr. Steve Wallace - 華樂絲創辦者
發布日期: 2024 / 8 / 16, |
643 |
人已瀏覽 |
以下是與華樂絲合作過的客戶
問題:聽說有些學術圈很小,只有固定幾個人審查論文。我在替論文論證時,不希望得罪這些人。有沒有什麼方法可以有禮貌地強調研究缺口,但又不冒犯學術圈內其他學者或審查委員?
–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博士生
解釋研究的重要性
您有必要解釋研究的重要性,因為您所知道的,別人不一定知道。事實上,所有學者都要論證為什麼他們的研究很重要。
無論是申請博士班、研究經費或寫論文、書籍、文章、章節等,您都要解釋自己的研究為什麼有意義。通常,您可以從社會、政治、文化的大方向或專業實務方面,找到進行特定研究的原因。簡單來說,您就是負責解決一個緊急問題的人。
所有學者都要透過文獻回顧來了解他們的研究符合哪些已刊登的論文。雖然您申請博士班時,已經有準備進行研究的理由,但透過文獻回顧,您總會額外增加其他理由。學校通常也會透過一些口試與筆試來確認您能運用文獻,替自己的研究提出論述。
至於要怎麼以文獻為基礎來提出研究的意義呢?常見的做法就是主張研究可以補足研究缺口,因過去沒有人做過這類研究,所以有必要進行研究。
研究缺口
我過去談過研究缺口潛在的風險與問題。一言以蔽之,「研究缺口不存在」,所謂的「研究缺口」,只是您自己創造的利基(niche)。事實上,過去沒有人花時間在不值得進行的研究上。此外,補足研究缺口屬於漸進式、少量、有限的貢獻,通常不會改變整個研究領域。最後,討論研究缺口可能是不尊重研究領域的行為,因為讓人感覺好像過去學者沒想到這主題。
如果不討論研究缺口,您該怎麼做呢?
Karen Golden-Biddle與Karen Locke 曾提出運用文獻回顧來呈現研究價值,找出該研究在學術領域內定位的三種方法:
- 謙虛的提出目標研究領域的不完整
範例:研究領域已經做這些、討論這些、顯示這些、辯論這些。這些都很重要、很好且很有價值,但還有更多可以研究的,如「a、b、c」等。本研究要進行「a」研究,「a」研究有必要現在做,因為……本研究能貢獻既有研究。
這段文字態度有禮貌、感激,不會狂傲自大,而且謙虛地認為自己的研究沒有比其他研究厲害。
- 主動提出目標研究領域的不充分
範例:研究領域已經做這些、討論這些、顯示這些、辯論這些,但還可以或應該更多探討「a、b、c」,因為……本研究會用以下方法,討論遺漏的地方或平衡議題……。
這段文字態度比較直接、堅定,且帶有批判性。您如果覺得研究領域忽略特定觀點、其他視角、不同解釋等,可以主張既有研究缺口,而您會討論忽略的地方、介紹新理論或資料來源。
- 提出目標研究領域不相稱的地方
範例:研究領域已經做這些、討論這些、顯示這些、辯論這些,但這與……不相稱。其他學者還可以或應該更多探討「a、b、c」,因為……。沒有更多探討「a、b、c」,會導致……(錯誤或糟糕的結果)。本研究提供較好的替代方法,方法如下……。
不相稱是比較負面的主張,因為您認定研究領域過去沒有探討很重要的議題,所以您不只批判,還要導正過去研究的錯誤。通常想把研究帶往不同方向的研究員需要主張:「過去研究不相稱、過去研究明顯有不足、需要認真自我檢視並嘗試新事物」。
我喜歡 Golden-Biddle 與 Locke 的三種方法,因為您必須採取一種立場。您不能躲在不明確的研究缺口後面,選擇不評論研究領域過去的研究。無論採用哪種方法,您都得說明研究領域內的問題以及打算如何解決。
您當然不必使用或只用上述三種方法,但它們能輔助思考。您可以參考這三種方法,構想您要如何主張研究的意義。您在考量如何為研究意義論證時,記得思考:
「我的研究有意義,是因為目前研究領域不完整、不充分還是不相稱?」
這樣思考會比單純主張有研究缺口來得更好。
相關英文學術寫作文章推薦:
- 學術文獻回顧的起步:掃描式閱讀的意思及技巧
- 文獻的意思並論述關鍵性概念來定出自己的位置
- 如何找到與學術研究相關的論文參考文獻?
- 什麼是論文重述和概述技巧?對於前人的學術研究,該如何正確的使用它們?
- 英文論文中透過三明治引用法(Quotation Sandwich)正確地引用文獻
希望我們的英文寫作、英文文法教學及論文期刊投稿指導文章有幫到您!
若有英文編修需求,請試試我們的免費300字試用服務,華樂絲英文編修品質絕對會讓您滿意:
部落格分類標籤: 英文文獻回顧及引用方法
訂閱電子報
提供英文文法、中英翻譯、英文寫作技巧以及碩博士生涯規畫等,專為台灣碩博士生與研究者量身打造的學習內容。每週自動寄送至您指定的Email信箱,隨時都能取消訂閱。
超過 315,000 名中港台碩博士生與研究人員訂閱
華樂絲服務項目
文章搜尋
文章分類
演講活動
2020.11.27 -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 |
2020.11.19 - 工業技術研究院 |
2020.11.17 - 國立臺灣大學 |
2020.6.16 - 工業技術研究院人力處 |
2020.2.6 - 國立交通大學產學運籌中心 |
邀請Dr. Steve Wallace演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