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Blog » 如何增加出版學術期刊文章的影響力來提高引用次數?
如何增加出版學術期刊文章的影響力來提高引用次數?
作者: Wallace
發布日期: 2012 / 10 / 28, |
683 |
人已瀏覽 |
以下是與華樂絲合作過的客戶
提問:「沒有人引用我出版的論文!我可以透過哪些實際的方法來增加自己論文的影響力,讓更多的學者引用我的研究文章?」
―東海大學副教授
回答:
如何增加自己學術文章的影響力?
哪些訣竅能增加自己出版刊物在網路的能見度?這些都是研究者非常感興趣的。
他們希望能經由網路接觸到更多的讀者,以增加自己學術成就的影響力。對於尋求升等及永久教授資格的教授、或是那些希望利用開放取用資源來進一步發展的人而言,就更富有價值了。作者在從事出版寫作時,可透過下列幾點策略來增加自己文章的影響力。
引用文獻分析已經有許多新的發展,引人囑目的新引用文獻分析工具讓研究者得以透過文字及圖形的方式來包裝和展現影響力。
新的度量標準,例如:「h-指標 h-index 」與「特徵因子 eigenfactor」提供了另一種檢視引用文獻、作者及個人期刊影響力的方法。研究者必須隨時獲取並了解這些如何引用文獻以及新興的度量標準,以確保自己不會跟不上改變,特別是在科學、科技與醫學領域裡。
「開放取用open access」已牽涉到更高的網路能見度與日益增加的研究影響力。
十年多以來,科學家持續不斷地提出事實與理由來證明,「自我典藏self-archiving」對於同儕審閱學術期刊文章的迅速與普遍傳播的成效而言,將是最為有效的開放取用策略。這種增加能見度的機制並非來自於傳統的出版系統,此機制只要求作者保留著權利,並且將自己的文章存放在自己選擇的數位典藏中。
研究者必須了解自我典藏的潛力,可以藉此改變許多領域的學術溝通系統。
目前還有許多其他類型的開放取用模式。網路上開放取用的期刊,提供尋求影響力的作者帶來希望。開放取用的期刊被囊括在傳統的索引與摘要資源裡,許多期刊已在其個別領域中擁有聲望。
對於任何一種期刊而言,作者應確保開放取用的期刊仍包含傳統意義上的其中一項特質,其同儕審閱的狀態、編輯與審閱者的地位,以及其他特質的指標仍在新的出版模式裡被使用。
研究者可以選擇一個開放取用的出版品來散佈同儕審閱的學術成果,這些都是提供在網路上給所有使用者免費使用的。此外,許多傳統的期刊已放寬政策的限制並改變經營模式,以適應開放取用的某些層面。某些大型的出版商對於自我典藏這方面,可能具備彈性的政策來應對。
許多研究者曾聽過開放取用,但不知道如何實際應用其原則並從中受益。開放取用在某些科學、科技與醫學領域裡是一個常見的主題。然而,在利用學術溝通的變革方面,人文科學及某些社會科學領域研究者的腳步較為緩慢,他們可能需要更多的背景資訊。
作者可以透過哪些實際的步驟來增加學術期刊文章的影響力:自我典藏∕將出版品(作者版本及∕或出版社校對版本)留存於學科型典藏庫中
這些按學科分類的資料庫讓研究者得以透過簡單的寄存過程來存放電子文件。學科型典藏庫的例子包含:
- 「CogPrints 認知科學及心理學」
- 「arXiv 物理學」
- 「E-LIS」
- 「dLIST 圖書館學」
這些學科資料庫已被搜尋引擎抓取,而許多使用Google、Google Scholar或 OAIster服務的讀者可以輕易地找到並引用開放取用資料的全文。
比起文章只能在傳統期刊被取得的情況,這將讓更多讀者可以查看到文章。文章可能以出版社PDFs的格式出現在傳統的期刊中,同時也可能以其他版本(出版社校對版本,例如:最終的Words文件副本)出現在按學科分類的學科型資料庫,其學科型資料庫無法保證出版品的保存狀況。
目前自我典藏對於在網路上將文章傳播給所有潛在讀者是有效的。作者請務必確保已簽署的版權轉移同意書(copyright transfer agreements; CTAs),同意自我典藏學術同儕審閱的文章。資料庫中的自我典藏已被搜尋引擎抓取,確實能讓文章出現在網路上,提供所有人搜索及閱讀。
許多期刊不提供開放版權轉移同意書
許多期刊只提供在個人網頁或機構資料庫內自我典藏的准許權,並未提及學科的典藏。研究者可能必須徵求學科型資料庫中自我典藏的許可。請牢記以下幾個重點:
作者簽署限制性的同意書時,可能需要取得一份「作者的附錄 Author’s Addendum」,以保留更多個人自我典藏的權利。還有其他來自許多大學的附加語言範例,可以在網路上被找到。這些聲明擴大了作者的權利。作者必須了解保留自身研究的使用權,而非只是簽署讓與同意權給出版社。
您可以將所有文章留存在機構的資料庫中。資料庫將會保存學術研究,並且將作者所有跨學科的研究集中至一個地方。當文章未曾被印刷出版的情況下,將作者的文章進行永久性的數位典藏更是格外重要。機構的資料庫提供這樣具有安全性,以及簡便的地方來引導他人尋找作者所有的文章,和個人網頁比起來,個人網頁可能缺乏品質的控管。
許多機構外的網路搜尋者可經由Google尋找到相關的資料,而機構的資料庫對於機構內的所有研究者而言,其提供了更多其他的益處,例如:正在進行中或已完成跨學科研究計畫的能見度、發現各機構潛在的合作者、保存數據集的能力、在單一地方顯示機構全部的研究成果,以及與課程融合的可能性,這些都是眾多益處中的幾項優點。
一些圖書館要求教職員留存文章在機構的資料庫裡,但就大部份的圖書館而言,此要求屬於自願性。應確保在投稿至傳統商業化或社會期刊的出版商時,這些出版商參與了Google Scholar,因Google Scholar能搜尋抓取內容。
現在有許多出版社成為Google Scholar的「伙伴」,但是某些出版社的參與程度仍相當有限,或者完全沒有參與。如果在Google Scholar中無法找到作者的文章,最好能聯繫非合夥人的出版社,請他們加入參與Google Scholar。
您將希望自己的出版品能出現在Google Scholar中,提供出版品所有的版本,包括免費及訂閱的版本。許多圖書館將自己訂閱的館藏與Google Scholar相連結,用以增強取用性,為作者的文章帶來更多的讀者群。那些出現在Google Scholar中的文章將受益於最終的引用文獻分析。
應設法出版文章於同儕審閱的開放取用期刊上。出版在這些學術線上期刊的文章能很快地流通至網路上供搜尋者搜索。開放取用的期刊是免費提供給讀者的,對作者而言,大部份也都是免費的,因此,沒有訂閱上的障礙。如果能取得研究經費的話,切勿錯過「作者付費」模式。
務必確認開放取用的期刊具有高層次的編輯委員會,並在該領域上擁有聲望。作者應確認開放取用的期刊及其他任何感興趣的期刊,其文章可以盡可能地被囊括在許多主題及引用文獻的索引之中,以確保資料可以被更多圖書館訂閱資料庫的搜尋者找到。
在申請主題及聚合索引的覆蓋上,如同其他任何印刷或電子期刊,開放取用的期刊受到coverage criteria的約束。在任何期刊上出版發表時,應確保該期刊被編入所有適當的主題索引及資料庫中,主題索引的搜尋者將發現這些文章,並認同其具有學術價值。
如果作者計畫將自己的文章出版於傳統且具高影響力的期刊上,有些傳統的期刊會在一陣子後免費在網路上提供舊刊物,雖然期刊不全然是開放取用,但所有的舊刊物在網路上能廣為流通。許多期刊出版商容許在等待期間內提供出版社校對版本的自我典藏,即使是那些未將期刊轉換為開放取用的出版商仍然允許出版社校對版本的自我典藏。
Elsevier 出版社是允許出版社校對版本自我典藏的出版商。作者應確保出版刊物所提供的商業模式最終能讓某些版本的文章透過網路被找尋到。
應確保自己出版的任何期刊具有電子版本。如果您發現某一期刊沒有電子版本,可以詢問看看該期刊是否考慮增加此格式,並且讓他們知道這對你而言相當重要。在這個網路時代中,倘若只提供紙本卻未提供自我典藏的期刊,其所擁有的讀者量是相當有限的,因為書籍上的文章缺乏類似的網路能見度。作者應將和自己文章相關的資訊傳送到郵件列表、 個人網站、部落格及其他網路通訊管道來增加下載量。
在未來的日子裡,下載量也會對影響力擁有相當的重要性。許多出版商透過廣告來宣傳「被下載最多的文章 」,這些文章在出版商的網站上被特別突顯出來,其後被下載得更多。
為了增加影響力,不論期刊是否為開放存取,期刊若有根據搜索資料庫Web of Science 與Scopus來進行索引,對作者來說也是有利的。如果期刊不是Web of Science的一部分,那麼期刊被某些教授群視為是「 頗具聲望」的可能性不大。
如果期刊未包含在Web of Science,則表示此期刊不具有已發表出版的「 影響因子」。具高影響力因子的期刊經常被引用,並且被視為擁有較高的聲望,對於科學科技與醫學研究領域而言尤其是如此,但對於某些其他學科領域而言,這種情況是不大可能發生的,特別是人文社會學科。對嘗試展現影響力的作者來說,這些索引所包含的期刊是重要的。
引用文獻在 Google Scholar、Web of Science及Scopus具有相當大的影響力。儘管Web of Science是引文分析的傳統「黃金標準」,人文社會學科領域尤其缺乏這個搜索資料庫。Scopus所涵蓋科學及社會科學領域的標題較為廣泛,並具有某些額外的引用文獻分析功能。Google Scholar使用自動化算法,因此,會回覆某些有趣的結果。不過,Google Scholar將找到來自不同材料的引用文獻,並提供作者一些關於自己作品影響力的資訊。
應該考慮將未經學術審查的資料放入資料庫中。存放資料時,資料不需經過同儕審查。許多資料庫允許使用作者版本,因為資料「先前尚未出版」。 在學術期刊獲得同儕審閱期刊的認證之前, 作者版本能賦予學術文章在網路上的能見度。這樣的做法可能會因學術領域的類別而有所不同,某些出版商可能不接受在投稿之前已在網路上提供給大家的文章。 某些領域,例如:高能物理學,使用作者版本的模式已經有一段時間了,而其他領域並不具這樣的作者版本文化。
分享研究資料已被証實能增加引用文獻的影響力。將補充性資料存放在資料庫或者隨著文章出版於開放存取的期刊已被証實能收集更多的引用文獻。癌症臨床試驗的一項最新研究顯示出,分享資料能在某些領域增加高達百分之七十的影響力。
作者可能會結合使用上述的許多作法:在特定作品可能自我典藏的地點方面,並沒有什麼限制。如果出版商允許的話 ,文章也可以存放在組織的資料庫中、典藏於學科∕領域的典藏庫與個人網頁上,而非透過傳統的做法,只單單簽字讓渡版權給學術出版商。存放的文章通常是出版社校對版本(最終經常是Word文件的型式)或是作者版本(經常已被出版商所接受)。就商業或社會期刊而言,品牌出版商的PDFs在典藏上通常受到限制。
重點在於研究者能透過某些策略讓網路上更多的人看到自己同儕審閱的文章,這將能提高個人的知名度以及出版文章的影響力。
額外相關閱讀推薦:
希望我們的英文寫作、英文文法教學及論文期刊投稿指導文章有幫到您!
若有英文編修需求,請試試我們的免費300字試用服務,華樂絲英文編修品質絕對會讓您滿意:
訂閱電子報
提供英文文法、中英翻譯、英文寫作技巧以及碩博士生涯規畫等,專為台灣碩博士生與研究者量身打造的學習內容。每週自動寄送至您指定的Email信箱,隨時都能取消訂閱。
超過 315,000 名中港台碩博士生與研究人員訂閱
華樂絲服務項目
文章搜尋
文章分類
演講活動
2020.11.27 -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 |
2020.11.19 - 工業技術研究院 |
2020.11.17 - 國立臺灣大學 |
2020.6.16 - 工業技術研究院人力處 |
2020.2.6 - 國立交通大學產學運籌中心 |
邀請Dr. Steve Wallace演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