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Blog » 如何在學術論文裡維持英文詞彙使用及格式的一致性來完整表達重點?
如何在學術論文裡維持英文詞彙使用及格式的一致性來完整表達重點?
作者: Wallace
發布日期: 2015 / 2 / 26, |
38433 |
人已瀏覽 |
以下是與華樂絲合作過的客戶
相對於中文,英文對於句子的結構及詞彙的使用有較嚴格的規定。本文主要關注於詞彙的使用,特別是文章中字詞使用的一致性,以及意義表達的完整性,這兩項是翻譯師在翻譯文章時經常碰到的問題,且會對翻譯成品的清晰度造成影響。
因為有時在中文看來是易懂的字句,若是直接翻譯成英文卻會造成理解困難。這所謂的一致性和完整性似乎很抽象,因此希望能透過一些簡單例句,來說明翻譯時詞語間轉換的意義變化。
1. 字詞使用的一致性
常見的狀況是文章中以不同的名詞來形容相同的東西。例如某篇研究建立了一個財務模型,使用了資產報酬率這個變數(variable),但若作者交替使用變數(variable)、指標(indicator)、準則(criteria)、面向(dimension)來形容這個資產報酬率,便容易造成理解上的混亂,讀者甚至不知道這四項究竟是不是指同一個東西。
因此,翻譯師便必須決定,盡量以相同的名詞貫串整篇文章。但若因為不同的實驗、模型而必須以不同名詞來形容資產報酬率,撰寫清楚的說明是避免混淆的好作法。
另外需注意的是,在英文句子中,若是將數個項目羅列出來,則這些項目必須是相對應的,稱為「平行結構」。這樣的對應包括詞性的一致(例如都是名詞,或是都以動詞 +ing開頭)、以及項目的特性(或是意義)。
例如:「本研究採用了資料庫中的人物生平、地點座標、事件經過與表單欄位。」在這個句子中,前三者都是特定的資訊,表單欄位卻僅是資訊的呈現方式,而非特定資訊本身。因此,將此句子直接翻譯成英文便會顯得奇怪,翻譯師則需要跟作者做進一步地確認,以確保文意清晰。
相關文章推薦:研究論文中常見的誤用單字:您是否也誤解了這些單字? |
2. 意義表達的完整性
中文寫作有時不用說明得很清楚,讀者仍然能了解其意思,英文卻必須以更多的單字將意義完整表達出來,而這又取決於單字的習慣用法。例如,若我們要說影響(influence),便希望了解是誰對誰的影響(the influence of A on B),若我們要說距離(distance),也希望知道是從哪裡到哪裡的距離(the distance from A to B)。
因此,在翻譯的過程中,如果碰到某個變項被稱做「到學校的距離」,我們便要先確定是從哪裡到學校的距離,會避免直接翻成 the distance to school。較好的方式是在一開始提到時完整寫出,例如the distance from the city center to the elementary school,之後便可以直接使用distance來命名此變項。
另外,若是一篇研究以名為ABC的方法建立了一個ABC模型,按照此模型建立了一個投資組合,並同樣將此組合命名為ABC,這時,即使中文都可以直接以ABC帶過,英文卻必須清楚地說明,在一個句子中ABC所指的究竟是「方法」、「模型」、還是「投資組合」。
例如,我們或許可以理解「ABC的累積報酬率」的ABC指的是投資組合,但在英文中就必須寫成The cumulative return on the ABC portfolio。當然,文章也必須解釋此ABC投資組合是以ABC方法所建立的(例如,An ABC portfolio was developed by using the ABC method),以讓意思表達更完整。
本文大概說明了翻譯中經常碰到的看似微小卻十分重要的問題。若是能在寫作時注意到字詞使用的一致性與意義表達的完整性,整篇文章便能更加清楚,概念也能更完整的表達出來。
額外相關閱讀推薦:
希望我們的英文寫作、英文文法教學及論文期刊投稿指導文章有幫到您!
若有英文編修需求,請試試我們的免費300字試用服務,華樂絲英文編修品質絕對會讓您滿意:
訂閱電子報
提供英文文法、中英翻譯、英文寫作技巧以及碩博士生涯規畫等,專為台灣碩博士生與研究者量身打造的學習內容。每週自動寄送至您指定的Email信箱,隨時都能取消訂閱。
超過 315,000 名中港台碩博士生與研究人員訂閱
華樂絲服務項目
文章搜尋
文章分類
演講活動
2020.11.27 -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 |
2020.11.19 - 工業技術研究院 |
2020.11.17 - 國立臺灣大學 |
2020.6.16 - 工業技術研究院人力處 |
2020.2.6 - 國立交通大學產學運籌中心 |
邀請Dr. Steve Wallace演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