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日常的標語英文
作者: Stacy F.
發布日期: 2022 / 4 / 8, |
1111 |
人已瀏覽 |
以下是與華樂絲合作過的客戶
日程生活中隨處可見的標語式英文,也有著深入的文法與用途,這週想再與讀者淺談這個部分。
有一次與朋友爬山健行,步道說明提及了獼猴的「三不攻策」:【不餵食、不干擾、不接觸】,原來的英文如下:
* Do not feed monkeys
* Do not disturb monkeys
* Do not contact monkeys
最後一項,英文翻譯為「Do not contact monkeys」,這讓母語英語的人看了貽笑大方,「難道真的會有人想要打電話給猴子嗎?」
一般認同「接觸」的英文翻譯為「contact」,但是這翻譯主要適合名詞之使用。
英文單字需視句子情境而使用
Contact 的名詞及動詞指的是任何個體之間的交往,不論實體或非實體之交往。實體交往為觸碰,而非實體之交往為個體之間的聯繫。
所以若放在文章前後文,contact的解釋就要回歸於寫作的人對於交往的認知為實體還是非實體。
「接觸」在中文裡通常為直接或間接之近距離交往,或是「隔離」的反義詞。
根據大多的情境脈絡,尤其是近數十年的多數疫情狀況,「接觸」意涵了感染之危險。健行步道警告大眾不要接觸獼猴,用意是為了避免民眾被獼猴攻擊或傳染病毒,也就是實體危險。
Contact 英語之使用,意思取決於詞類,名詞大多被理解為實體接觸,而動詞為非實體的聯繫。雖然英語 contact 動詞可以表示實體的碰觸,這個用法通常限於非動物性的物體,以表達物體狀態的變化,例如:「when the ball contacted the bat(當球接觸了球棒)。但一般來說,撰寫者會使用更簡明的單字,例如「 touch」 或「 hit」,變成是:「when the ball hit the bat」。
當主詞是人,人有溝通能力,與受詞之碰觸及聯繫兩者,聯繫為較可能之動作。
換句話說,若寫成「某人 contact 猴子」,英語為母語者的即時理解通常為「某人聯繫猴子」。所以「Do not contact monkeys」 被理解為「請勿聯繫猴子」,若欲表達「近距離交往」或「接觸」應翻譯為「in contact with」,即「Do not come in contact with monkeys(請勿接近猴子)」。
當然,也得體諒翻譯者與撰寫者的其他考量。這類清單或是標語式的撰寫,常常要求各項目之間必須一致,視覺及語意上較平衡。
若以上獼猴的三不攻策第三項翻譯為「Do not come in contact with monkeys」,將破壞與前兩項之一致性。此時,建議將 contact 更正為 approach(接近),即 「Do not approach monkeys(請勿接近猴子)」。民眾不接近猴子,更無法與猴子有任何近距離之交往,也就無法接觸了。
翻譯有時候不能過分嚮往一比一的概念,這樣的翻譯要求,時常造成翻譯者的困擾,約束了他們的表達能力,造成無謂又冗長的敘述。
以上步道說明的翻譯者,也許就是碰上了「接觸的英文必然為contact」的堅持,不得不撰寫 do not contact monkeys;雖然文法上沒有不正確,卻形成了另一個歧異讀解。步道單位其實也不用擔心民眾試圖聯繫獼猴,獼猴沒有手機,民眾想聯繫也聯繫不上!
額外相關閱讀推薦:
- 中英翻譯的技巧解讀:直譯和原始語意的差異
- 英文上下文(Context)的重要性:中英翻譯後為何與原文有所不同?
- 如何應付中翻英翻譯時目標語言沒有的概念或詞彙
- 學術論文中翻英技巧:淺談詞性轉換
- 中英對話翻譯的基礎技巧:六何分析法
希望我們的英文寫作、英文文法教學及論文期刊投稿指導文章有幫到您!
若有英文編修需求,請試試我們的免費300字試用服務,華樂絲英文編修品質絕對會讓您滿意:
部落格分類標籤: 中翻英技巧
訂閱電子報
提供英文文法、中英翻譯、英文寫作技巧以及碩博士生涯規畫等,專為台灣碩博士生與研究者量身打造的學習內容。每週自動寄送至您指定的Email信箱,隨時都能取消訂閱。
超過 315,000 名中港台碩博士生與研究人員訂閱
華樂絲服務項目
文章搜尋
文章分類
演講活動
2020.11.27 -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 |
2020.11.19 - 工業技術研究院 |
2020.11.17 - 國立臺灣大學 |
2020.6.16 - 工業技術研究院人力處 |
2020.2.6 - 國立交通大學產學運籌中心 |
邀請Dr. Steve Wallace演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