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Blog » 學術寫作閱讀:研究內容文獻及論文筆記技巧

學術寫作閱讀:研究內容文獻及論文筆記技巧

作者: Wallace


發布日期: 2012 / 1 / 18,

9039

人已瀏覽


學術寫作閱讀:研究內容文獻及論文筆記技巧

以下是與華樂絲合作過的客戶

喜歡這篇文章嗎?一起分享給朋友們看看吧!

提問:「我的閱讀清單太長了!要記得所有的資料,並同時準備撰寫研究論文實在太困難了。該如何有效閱讀學術文章?速讀法有用嗎?我該怎麼記下所有的研究內容?」

―國立成功大學管理學院博士生Y.S.

回答:

閱讀學術文字的首要法則

「學術題材的文章不是供人字字精讀的。讀者應從文章中搜索、擷取重要內容,並忽略其他。」

意思是說,閱讀學術著作的方式,並不是像坐下來閱讀小說或報章雜誌那麼簡單。讀者可能耗費數小時閱讀,卻完全不知道自己究竟讀了些什麼。

閱讀時切記以下幾點:

不需要把閱讀清單上所有資料讀完

閱讀清單存在的主要目的是作為研究參考,因此清單上列出的資料常有重複之處,以免讀者無法在圖書館找到特定館藏;甚至,有些清單項目是「選擇性」的,不閱讀也無損於論文的寫作。

要懂得篩選

事先確認清單內容,確認哪些資料是基本必備,而哪些較為瑣碎,並確認論文寫作時何種資訊較為必要。

另外,也應先確認哪些資料內容較易讀懂。(易讀性的差異並不在於理解能力高低,而在於題材的呈現方式和敘述風格。可能有些文章對某些人來說很清晰、閱讀無礙,其他人卻覺得毫無頭緒。)開始閱讀的首要前置步驟,便是決定哪些資料可以略過不讀。

為所有閱讀工作設下實際的時程

不要一口氣閱讀超過自己能維持專注的時間。就算能維持專注的時間很短也沒關係,只要讓閱讀的時間和專注的時間維持一致即可。建議一次設定閱讀十到三十分鐘不中斷,接著就能起身走走或做些其他事情。

務必預先確認閱讀資料能回答哪些問題

若要把閱讀內容記牢,務必事先列出有關研究的問題,再從文章中找出能夠解答這些問題的特定資訊。毫無準備的閱讀是無法讓答案自動浮現的。

切忌從文章的第一個字開始閱讀

如果欲閱讀的文章含有一段總結、結論、一組子標題或摘要,務必從那裡開始閱讀,以利了解文章內容的全貌。了解全貌之後,便能將文字進行結構性拆組,有效搜尋資料,不再毫無頭緒。

只閱讀可以得到所需資訊的量

舉例而言,如果閱讀摘要就足以取得欲搜集的資料,除非有額外時間,否則不需讀完整篇文章。同樣的,若閱讀一段總結能得知整篇文章的論點,就沒有必要將整段文章從頭看完。若閱讀目的是為研究發現做約略整理,則不需精讀研究方法或實驗結果。

閱讀時,務必記得所需資料是哪些,和論文撰寫相關的問題有哪些,再從文章中找尋答案。

別忘記訂閱我們的電子報取得最新論文寫作技巧文章喔!

發掘屬於自己的閱讀技巧

有時候,與其閱讀有關研究主題的所有系列文章,不如閱讀整系列最後一篇文章文獻探討的段落。每個人都能開發屬於自己的省時/省力閱讀技巧, 時時嘗試新方法,並和其他人討論。

淺談「速讀」

三不五時總有人向大學生推銷「速讀學習法」。有些速讀課程學費相當貴,成效卻不彰。確實,速讀有其用途,但無法迎合研究者所有閱讀相關的需求。看過所有閱讀資料,其實只是閱讀/記下閱讀資料過程的一小部分,若無法理解吸收,看過再多都無用武之地。

記下閱讀過的內容

若依照上述幾點進行閱讀,你會發現能理解的東西比一股腦跳進文字當中得到得更多。關於記憶技巧,其基本原則是:「記憶的品質和與欲記憶事物的互動品質成正相關。」若能有效組織、解析架構、檢視及存取閱讀資料,其內容就能在記憶中維持更久的時間,並更容易回想、記起。

試著思考以下問題:「為什麼記得自己有興趣題材的文章內容或錯綜複雜的小說情節會比閱讀記憶學術文章內容來的容易?」

這和個人興趣、自發性閱讀都有關係,但更重要的是個人和閱讀題材之間的互動。舉例而言,當你閱讀小說時,不只是瀏覽文字,而是建立與文字所述事件、形象的參與感;對於發生的情節和場景除了像看過影片那樣熟悉,同時產生憂傷、快樂或憤怒等情緒。

休閒閱讀和學術閱讀可能無法有太密切的類比關係,但同樣的概念或多或少能應用在學術閱讀上,採用所謂「主動式閱讀」,加強記憶的可能性。 閱讀時,試著設想自己(身為自己領域的專業者)在實務上遇到與研究主題相同的狀況,需要利用閱讀資料內容來解決問題。試著讓自己涉入閱讀題材當中,將其「個人化」,便能加強題材的可記憶性。

學著找出最有利自己記憶的方法:視覺記憶、口頭記憶或是系統式記憶等等,以強化閱讀題材的可記憶性。試著去想像、將題材內容具象化、朗誦文章文字,或實作研究內容;甚至只是試著將新增知識和當天的新聞標題作連結,和別人討論,任何能為文字增添生氣的方法都可行。

最重要的是切記不要試著背誦所有文字

研究者既不是鸚鵡,也不是錄音機,只要能記住閱讀資料想表達的重點即可。

為學術閱讀記筆記

若有效地記筆記,能增進對閱讀內容的了解,並於撰寫論文時減少時間耗費與挫敗。以下為記筆記的幾個重點:

1. 確認哪種類型的概念是筆記重點

先列出有關研究的問題,再進行針對細節的研究。在閱讀時記得自己閱讀的主 要目的,便能找出與之相關的可用資料內容。

  • 首先,檢視欲研究主題的已知事實,了解其思維範疇及論述。參考課堂筆記、教科書、百科全書或其他資料來源。
  • 試著簡單列出預計閱讀資料應解答的細項。這些子標題能幫助讀者不失焦,也是相當實用的筆記標籤。
  • 選擇一個感興趣的切入點,建議由已知有爭議空間的角度下手。接著,開始撰寫自己的研究問題。這個問題應包含歸納、演繹和資料蒐集兩部分。此時,甚至可以先擬好一個初步解答,做為暫定的實驗假設。
  • 接下來,便能開始尋找合適的閱讀材料,例如:哪些以知事實及理論能幫助自己回答研究問題、哪些他人的意見與論述能協助判定研究結果是否適切。

2. 避免抄寫過多內容

撰寫論文,必須以自己的思維模式表達,不只是引用他人作品。安排時間多去了解參考資料,並將其論述整合至自己的思維當中。筆記上只應出現和研究主題有關的概念,總結(而非抄寫)相關敘述。

  • 只有以下情形應完整記下精確文字:該概念已設計成好記、清楚的名詞;若為此情形,論文中亦應正式引用。
  • 否則,盡量用自己的文字表達概念。改寫他人論述只是浪費時間。選擇最重要的概念做為標籤或子標題,其餘則用自己的話說明。
  • 避免過度依賴劃線等重點標記。在頁緣(或使用自黏貼)用自己的話寫下說明筆記。

3. 有效的為筆記做分類標籤

無論筆記的分類形式為何,其目的均是為了日後的方便使用。

  • 養成以編排書目的順序編排資料的習慣,節省日後綜合各種資料時重新整理條目的時間。以作者姓名與頁數編排筆記的另一好處,是撰寫論文時,若須標出參考資料,只需再補上出版資訊。
  • 盡量試著將筆記紙/卡上的各條目維持分離與獨立。這麼做能讓筆記不失焦,往後重新組合亦較方便。將筆記條目完全打散,利用自己的表達方式將其重新連結,是極具成就感的經驗。
  • 筆記各條目間留下空白,以便日後加註。重新閱讀筆記時,補上自己對內容的相關疑問、回應、及交叉參照等。這些評論內容能形成論文初稿的原型。

最後提醒:閱讀時(特別是在修訂文稿重新閱讀時),避免想著要記筆記

記筆記很容易成為一種機械式的習慣,抄寫文字,卻對加強記憶內容沒有什麼助益。因此,試著將閱讀的文章內容分成片段,每看完一段就闔上書、試著回憶內容,並寫一段總結。如此一來,閱讀吸收的內容得以藉由回想這個動作強化。

這麼做也有另一好處:在準備要寫總結的心境之下,會發現自己的閱讀效率變好,分析力變得更強,對所謂「重點」的敏銳度也更高。試試看,你就知道了。

 

額外相關閱讀推薦:

  1. 該如何騰出時間進行研究?
  2. 寫作可能是讓您釐清思考的唯一方式-雖然不容易
  3. 「寫作時間太充裕」是一種困擾嗎?
  4. 如何策略性地撰寫論文草稿
理解英文演講內容技巧:準備、筆記、閱讀
如何避免研究論文中使用帶有性別偏見的英文代名詞?

Author


希望我們的英文寫作、英文文法教學及論文期刊投稿指導文章有幫到您!

若有英文編修需求,請試試我們的免費300字試用服務,華樂絲英文編修品質絕對會讓您滿意:

立即體驗免費英文編修300字試用服務

部落格分類標籤:

訂閱電子報

提供英文文法、中英翻譯、英文寫作技巧以及碩博士生涯規畫等,專為台灣碩博士生與研究者量身打造的學習內容。每週自動寄送至您指定的Email信箱,隨時都能取消訂閱。

超過 315,000 名中港台碩博士生與研究人員訂閱

文章搜尋
演講活動

2020.11.27 -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

2020.11.19 - 工業技術研究院

2020.11.17 - 國立臺灣大學

2020.6.16 - 工業技術研究院人力處

2020.2.6 - 國立交通大學產學運籌中心

邀請Dr. Steve Wallace演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