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Blog » 如何融合內在的「創作型」和「編輯型」人格來撰寫學術論文?
如何融合內在的「創作型」和「編輯型」人格來撰寫學術論文?
作者: Shane C.
發布日期: 2021 / 7 / 16, |
776 |
人已瀏覽 |
以下是與華樂絲合作過的客戶
寫作時感到有點左右人格拉扯嗎?作者通常有兩個相互關連的人格「創作型」和「編輯型」,這個是根據Joni B Cole的說法,也提供給許多寫作建議者;以下用創作者與編輯來簡稱。
撰寫學術論文時,什麼是創作者與編輯呢?
考慮這種內在的雙簧角色扮演對學術寫作相當有益。
依據Cole這位創意寫作教學者所言,創作者「容易招致一波波磨難般的自我懷疑」,可能是一種藝術天才,但也容易自我感覺良好。
創作者的工作是讓「豐富且未經過濾的材料在頁面上流動」,而編輯的工作則是「整理且要收尾創作者的雜亂」,並且能夠在修改的過程中達成更大的效益。
相關文章推薦:學術英文文章寫作技巧:後設論述方式 |
Cole指出寫作者的這兩種人格在性質上相左,若在同一個階段發揮作用會產生很大的衝突;編輯可能會阻止創作者的寫作,而創作者會不願捨棄自己的文字,害怕改變,所以會阻止編輯的工作。
區分創作與編輯可以避免學術論文撰寫瓶頸
如今,Cole所結合的寫作者雙人格可將寫作和閱讀分開,讓創作者負責寫作,編輯負責閱讀。
不論創作者如何閱讀文字,他們的閱讀焦點在於生產、發展自己的想法,而編輯除了閱讀外還會寫作。編輯可能會留下註解,重組及重寫文字片段,或是刪減某些內容,因此創作者和編輯兩者都可以讀,也可以寫,只是方向不一樣。
但若只將寫作與編輯劃上等號可能會有問題。如果寫作者處於創作者模式時,會自動在讀草稿時切換為編輯模式,可能會嚴重地阻擾文字生產的過程。而在初擬草稿時,創作者需要以創作者模式來閱讀稿件,不能像個編輯一樣。
相關文章推薦:如何停止質疑及輪迴般的修改英文論文? |
讓正確的寫讀功能在正確的階段發揮功用是很重要的。不過,在給予和接受回饋時,啟動這樣的雙重寫作也會引發一些更深層的意涵。
Cole建議寫作者以創作者的心態去採納回饋,因為創作者需要能接受回饋者的任何意見。如果寫作者在寫作時忘記切換成創作者模式,會不容易接受回饋者的建設性批評,反而視這些回饋為對文章的否定。
Cole建議給予回饋的人需要同時考慮到創作者和編輯的立場,首先要給予創作者正向回饋,點出文章中呈現出的優點,這個動作在學術上相當於是一位指導教授針對已經很強健的觀點進一步深入討論。
接著,回饋者需要暗示作者必須要進入編輯模式,而回饋者的任務是幫助編輯專注。
即使寫作者處於編輯模式,也會輕易地被大量修改的回饋意見壓倒
編輯模式需要策略性地處理問題,從最嚴重的開始處理。
Cole說道:「草稿越粗糙,對作者需要修改的地方反而越少。」所以,回饋的目標是激勵作者。
據Cole所言,給創意作家的回饋會決定該文章的特性,文章特性常會驅動全文的劇情。就論文寫作的面向而言,這一點與單單和指導教授互動大大不同,指導教授常會從論述的結構開始,而不是特定的實質章節細節。
Cole提及策略性地給予回饋意見,常會導致作者在編輯模式下做出比建議還多的部分。這是因為大方向的早期策略一旦改變,就會自然引發其他的重新調整。
當創作者感到安心,且編輯已做了大幅修正後,回饋意見即可更詳細,更著重在小細節上。逐步編修通常會在接近重寫過程的最終階段時進行。
Cole也指出不是所有的創作者和編輯都是一樣的。有些作者吞不下太多,也有些則能夠一次處理較多的回饋意見,但是所有的作者都需要協助,才能設定優先順序。
因此,也許覺得自己的寫作有一點好和不好,也不是什麼大問題,只要達成平衡就好,希望Cole的創作者、編輯二元論能對您有所幫助。
額外相關閱讀推薦:
希望我們的英文寫作、英文文法教學及論文期刊投稿指導文章有幫到您!
若有英文編修需求,請試試我們的免費300字試用服務,華樂絲英文編修品質絕對會讓您滿意:
訂閱電子報
提供英文文法、中英翻譯、英文寫作技巧以及碩博士生涯規畫等,專為台灣碩博士生與研究者量身打造的學習內容。每週自動寄送至您指定的Email信箱,隨時都能取消訂閱。
超過 315,000 名中港台碩博士生與研究人員訂閱
華樂絲服務項目
文章搜尋
文章分類
演講活動
2020.11.27 -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 |
2020.11.19 - 工業技術研究院 |
2020.11.17 - 國立臺灣大學 |
2020.6.16 - 工業技術研究院人力處 |
2020.2.6 - 國立交通大學產學運籌中心 |
邀請Dr. Steve Wallace演講 |